發電機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
電機發出來的電既含有功,也含無功,這種狀態為遲相運行,也稱為滯后。此時發電機向電力系統輸送一部分無功負荷,以滿足電網中電感負荷的需要,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。如果發電機只發有功,不發無功,甚至吸收系統無功,這種狀態就為進相運行,也稱為超前 。我們知道,在交流電路中,除了有功功率外,還有一種必不可少的往返交換功率,它就是無功功率。無功功率并沒有實際做工。但是,電能從發電機,經變壓器又送到電動機轉換為動能,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電能變為磁能,磁能變為電能,隨著時間變化而磁能、電能往返交換著,這就是無功功率的作用。
另外,無功功率不足,會破壞電力系統的運行穩定。對于發電機運行的率因數要控制在滯后運行,一般控制在0.85左右,要求它盡可能多向系統輸送無功功率;而對于用電戶,雖然不可能進相運行,但一般要求在0.9左右,要盡量提高功率因數(為了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,也可以安裝調相機進相運行),盡可能少吸收系統的無功功率。
發電機調節功率因數的方法:增加勵磁電流,降低功率因數,(但要注意轉子電流不能超過額定值);反之,則提高了功率因數。用電戶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:在變電所內裝設無功補償裝置,如調相機、電容器組及補償設備,低壓用戶可采用低壓電容器集中或就地補償
上一篇:發電機應該有幾個接地碳刷?
下一篇:三段式電流保護工作原理、整定計算